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儀式的力量(摘要) The Power of Rites (by David I. Kertzer)

David I. Kertzer, Ritual, Politics, & Power, N.Y.: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1-14.

摘要日期 20091222


楔子:墨西哥革命

• 1810年9月15日,Creole 地區一位名叫Miguel Hidalgo的教士召喚其教區居民前往鄉村教堂,並要求他們起身對抗殖民著墨西哥的西班牙高壓政府。因此引發了一場流血抗爭。

• 一個半世紀後,每當9月15日晚上11點整─亦即是Hidalgo組織並呼喚反抗力量之時─墨西哥總統會登上墨西哥市內的國家宮之陽台,帶著該國的三色旗。

• 被慶祝群眾所包圍的中央廣場內,總統會以儀式性的呼喊怒吼著:「獨立萬歲! Hidalgo 萬歲!」…等口號。心滿意足的群眾發出成千上萬的萬歲之聲,來迎接他被擴大的聲音,迴盪在廣場中。

• 步下階梯,總統會敲響宮殿內的鐘,很快地國家教堂也會加入鐘聲。煙火照亮天空;這最後天空中增強的顏色在國父Hidalgo臉上使得他也如同在許多年前的陰暗教堂中所呼喊著最初的「萬歲」。

一、 引言introduction(p.1-2)

1.儀式在現代政治生活是普遍存在的

• 從國家慶典成規到總統就職典禮等,…儀式在現代政治生活是普遍存在的一部份。通過儀式的啟發,政治上的領袖致力於確保他們統治的權力。

• 掌權者尋求強化他們的威權,而革命者則試著開拓新的政治聯盟基礎。

• 所有政治人物,從反叛軍領袖到現況的擁護者,皆為他們身邊的人們使用儀式以創造政治事實

2.儀式並非過時的宗教產物

• 透過在儀式中的參與活動,現代國家中的公民在認同更大的政治力量上,只能以象徵形式看見。

• 透過政治儀式,我們於是有了理解世界是怎麼回事的管道,因為我們是住在一個若要完全去理解就必需被徹底的簡化的世界中。

• 然而很少人認識到在現代政治中的儀式有多麼重要。因為儀式總是被視為宗教,因為西方社會已將政治事務從宗教生活中分離出來。因此存在一種假設,宗教只保留在比較不「先進」的社會中。

3.政治是否與儀式無關?

• 但是在工業化社會中,在其權力的神聖化中是否真的存在任何差異性?現代政治是否透過官僚系統理性活動的產物,是透過利益分析後的政治聯盟,而且統治者被大眾看成本質上與他們之間並無差異的嗎?

• 在波里尼西亞,現世的統治者被看成是神的後代,而且他們會發散出魔力(mana瑪納),或是超自然力量。擁有如此強大力量,首領遂被統治所有其主體性互動的儀式網路所圍繞。

4.儀式是在當眾目睽睽下統籌著在公眾與彼此之間的互動

• 雖然這種世俗權力的超自然力量的理性化並未在今天的美國或其它工業化國家流行,然而在政治面上的權力依然是被儀式所圍繞,而此儀式是在當眾目睽睽下統籌著在公眾與彼此之間的互動。

• 政治儀式在西方知識份子高舉的實利主義傳統下而有了臭名。這些知識份子忽視了包裹著政治行動與政治力量的儀式。

• 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將試著去展示為何政治在所有的政治系統是如此重要,並指出儀式在政治中被運用的許多管道。

• 為了達此目的,我將反駁政治儀式僅服務於現況的共識。為政治來說,儀式的重要性不僅於此。不僅國王使用儀式強化合法權,連革命也使用儀式來揚棄君主。

• 政治精英運用儀式以合法化其權力,但造反者戰爭也拾回「去合法化」之儀式。儀式可能對行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但它也是改革中的生命之泉。

二、政治、象徵與儀式 Politics, Symbolism, and Ritual(p.2-3)

1.象徵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 政治是透過象徵而表達。與其說政治涉及到直接權力的運用,不如說在政治進程中透過物質資源具關鍵性,甚至物質資源的屬性與運用,多是透過象徵手段來形塑。

• 因此,為了要瞭解政治進程,瞭解象徵是如何進入到政治是需要的,政治行動者是如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操弄象徵,以及象徵面向是如何與政治權力的物質基礎相關。

• 象徵和政治在許多方面都牽扯在一起。在此文中我將焦點集中在儀式上。一般大眾的看法是,人類學家長久以來都被拿來和奇怪的儀式以及看似不合邏輯行為的調查聯想在一起。然而,我的目的不是去挖出異域情調而是去挑戰關於我們自己政治系統基礎中理所當然的假設。

• 作者除了檢視非洲、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等未出現文字的小規模社會,也關注到歐洲與北美國家社會在政治中如何使用儀式。

• 除了採全球視野,作者也將關注社會儀式在過去是如何使用。

三、象徵的力量The Power of Symbols (p.3-5)

1.人類受到象徵的影響甚於實用導向

• 既然我強調的是象徵在政治中的重要性,因此關於人類社會以及人類生活中的象徵角色的普遍性的觀察來開始,便很具意義。

• 半世紀以前的一位深具機智的學者Thurman Arnold觀察到所有的人類舉止以及制度行為是象徵性的。他嘗試要打破現代社會中的人們係以實用作為其行動目標導向的一般成見。

• 批評Arnold的學者則無法認同以下的觀念,即人類受象徵形式影響更甚於實用設計。

2.象徵系統讓我們能處理自然界訊息

• 作者進一步去考量個人與他/她的文化之關係。人類的真實並非是由物理宇宙誕生而提供,而是主導他們的文化、以所擁有的文化經歷…

• 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世界中的刺激無止盡,我們只能將這些訊息簡化、歸檔與秩序化,而這種秩序是由象徵系統提供並學習。

• 作為我們文化的一份子,這種秩序大多是由我們所學習到的象徵系統所提供,一種允許社會創造以及個人習性的系統。

3.象徵讓世界理所當然

• 這種象徵系統提供了一種「對抗恐懼的保護傘」。它們是一種手段,確實是首要的手段,透過它們我們給與世界意義;它們允許我們詮釋我們所見,而且正是我們所是。

• 或許,象徵過程中最令人驚訝的層面就是它的被「視為理所當然」。人們相信世界就只是很簡單地以它被感知的形式呈現。這可能是天真的,僅管如此卻是需要的。

• 透過象徵,我們面對著包圍著我們的經驗混沌,並且創造秩序。將我們的象徵範疇客體化的同時,而不是將之視為人類創造力的產品,我們把它們看成是自然產物,是我們很單純地感知與認識到的「事物」。

• 的確,我們對客體界與主體界所作的區分,它本身就是由人所創造象徵的產物,將事實界與觀念界分離開來(柏拉圖的模型)。

• 人們透過象徵的透視鏡感知世界,但並非意味著人類或文化是自由地去創造出任何可想像得到的象徵系統(作者在此反駁索緒爾的符號的任意性),或是在物質世界中這種建構也是站得住腳的。

• 在人們所面對的物理和社會宇宙,以及那種宇宙的實際外形之間,有一種持續的互動。

• 當象徵系統與難以控制的社會或物理力量碰撞時,象徵系統的改變潛力總會出現。

• 進一步來說,象徵系統既不會自動發生,亦非象徵宇宙再定義的持續過程。兩者皆深受社會奠基的資源分配以及其它社會存在關係所影響。

• 象徵雖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但生產出新的象徵並且改變舊象徵卻是人類。

四、政治中的象徵主義Symbolism in Politics (p.5-8)

1.卡萊爾的例子

• 在一段有趣的文章中,卡萊爾(Thomas Carlyle,1795 - 1881)要我們去想像在英國一場盛大的慶典集會,會中充滿著公爵、上校、將軍、以其他具崇高地位者。

• 想像一下,魔杖一揮,他們的服裝全都消失,完全裸體。在這時機中的身份尊嚴發生何事?

• 卡萊爾所舉的衣服是一個在人類社會中所有物件如何作用的例子,因為它們如同象徵一般的行動,被賦與特殊的意義。說某人穿得莊重,其實不只是一種隱喻而已。

2.象徵是真正的政治

• 透過象徵,我們認出誰有權,誰是弱者;而且透過象徵的操作,強者更得以強化其權力。然而,弱者也能試著穿上新衣並從強者身上剝去衣服。

• 如Kessler所說,「象徵並非是聲稱真實政治中剩餘的面向;亦非一種虛幻的銀幕,在上面投射的真實議題是蒼白而被動的形式。象徵是真正的政治,以一種特別而經常是最有力的方式清楚地表達。」

• 政治上的真實,在好的部份是透過象徵手段而創造。

• 創造一種象徵,或更尋常地,仿效一種受歡迎的象徵會是一種獲取與保持權力的強而有力的手段,因為權力的特徵正是現實的建構。

3.象徵力量無窮

• 有些政治觀察家甚至會說人們生活在一個「夢想世界」,一個「幻想」的世界。他們去將「現實」世界與象徵的虛幻領域對立起來。

• Max Lerner:「象徵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擁有思想,但象徵擁有人。」正如同希特勒操弄象徵刺激德國人發動戰爭,邱吉爾、羅斯福也形塑出強而有力的象徵。

4.透過象徵而國家得以被想像

• 現代戰爭仰賴於一種對國家的忠誠感,但象徵之外,國家自身沒有一種可觸的存在,透過象徵而國家得以被想像。

• 就像是Walzer所說的「國家看不到,在它被看到之前必需被個人化,在它被愛之前必需被象徵化,在它被感知前它必需能被想像。」

• 對宇宙的象徵觀念讓人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種國籍,就如同每個人都有一種性別一樣。

5.象徵鼓動了社會行動,定義個人的自我感

• 象徵鼓動了社會行動,定義個人的自我感。它們也提供手段讓人們藉此理解政治發展,而後者大多以象徵的方式向人們呈現。「它是一種統治人類而非理性主義者的藝術。」

• 選擇一位總統,我們就是選擇位於這片土地上象徵製造者的首領。

• 作者舉了美國大使館職員在伊朗的例子,來說明人們忠貞於政治象徵的力量,如要在一處建造場所的上司要工人將帽子上的美國國旗去掉而被拒絕的例子。

6.政治透過象徵而被具體化

• 效忠國家的例子顯示,現代政治依賴人們將政治機構具體化的傾向。政府、政黨或是國家的實體並未被視為象徵的建構。而是被想成是獨立於人以及其象徵宇宙的存在。

• 對孩童而言,要想像權力,以特定一個人的形式,如總統,要比起國會的集體性來得容易。一樣地,成人使用身體的隱喻去想像國會,使得他們在面對多樣化的群體時,會當成是單一整體去處理。

• 許多最強而有力的政治象徵,乃是擁有一種易於被覺察的特質,讓人們更容易將觀念看成是事物一般。特別是在使用隱喻來幫助定義政治宇宙時最為明顯。

• 如鐵幕→作為和自由世界的對照。而國旗也被看成是國家的具體化。

• 現代國家的政治研究很少注意到政治過程中的象徵角色。在許多研究中,政治被檢視的方式是一種人們只是按其物質利益而進行的妥協。而這些物質利益又經常被視為是不辯自明的。

• 而在其它研究中,人們又被看成是在公共關係市場中的消費者。

7.實證傾向的社會科學忽視象徵的作用

• 關於在當代西方社會政治中的象徵面向的系統性研究之所以欠缺,無疑地也是因為要全面檢視象徵系統有所困難。

• 既然人們是透過象徵透視鏡來感知世界,對他們來說就很難意識到這些象徵的組成,以及它們所有的影響。

• 現代政治中象徵面向研究發育不足,也是因為實證方法在現代社會科學被強調的原因。但象徵是不能用量化方式來分析的。

• 為了要強調這種實證方法,此種分析存在一種傾向,即假設政治中凡不能被輕易地量化的面向,就是不重要的。並導致了實證研究強調現代政治是由理性行動所決定的結論。

• 格爾茲也指出:功利理論的主要缺陷是它的心理學面向太貧乏而社會學傾向太強。由於欠缺一種發展的動機分析,它不斷地被迫在一種狹窄的與膚淺的實用主義中擺蕩,並將人類看成是對其有意識且承認個人利益理性計算下而趨使。而一種更廣卻非不膚淺的歷史主義傾向,以一種研究上的模糊,指出人類的觀念「反映」、「表現」、「呼應」、「產生自」或是「取決於」他們的社會承諾。

• 簡言之,人非物,而是象徵的生產者與使用者。人類可能會為了和其物質利益衝突而樂意赴死。正是透過象徵,人們賦與生活意義,對於政治忠誠與政治行動要充份理解,則完全取決於這個事實。

• 生活在一個規模延伸到我們直接觀察無法觸及的社會中,我們惟有透過抽象的象徵手段去瞭解更大的政治整體。

• 我們被我們未曾遇到的權力擁有者所統治,只有在高度象徵化的再現中才遇見(接近某種神話)。

• Michael Walzer說:政治的轉變已從「一種具體的活動進入到一種馬克思所說的日常生活的幻想。」

五、定義儀式Defining Ritual (p.8-9)

1.儀式是一種分析範疇,協助我們去處理人類經驗的混沌

• 要檢視政治中儀式的角色,作者在兩種途徑中採取中道:一種是將儀式限制在宗教領域,並用超自然來辨識;另一種則是範圍太廣,將儀式定義是任何標準化的人類行動。

• 而作者認為,儀式是一種分析範疇,協助我們去處理人類經驗的混沌,並且放在合乎邏輯的框架中,因此沒有對或錯的儀式定義,但是只有比較有用或比較無用的儀式以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所生存的世界,

2.涂爾幹的儀式定義

• 直到一個世代以前,人類學家還典型地將禮制定義為文化上的標準化、重覆的活動、首先在特徵上是象徵性的,以影響人類公共事務為目標,而且也涉及到超自然領域。

• 涂爾幹(Émile Durkheim,1858-1917 )提供了具影響力的早期社會科學對於儀式觀點,從它的宗教實踐面來看,而他相信能區分為神聖與世俗。對他來說,儀式就是指示人們應如何在這些神聖物件在場之前的行為舉止的規定。

3.神聖是一種社會結合的手段

• 表面上來看,涂爾幹的觀點將儀式行為與超自然領域連在一起。但實際上,禮敬神明也就是人們如何禮敬其社會、他們自己相互依賴關係的象徵性手段。

• 因此,神聖最終指向的並非是一種超自然的整體性,而是人類情感上承載的互相依賴,以及所涉及的社會安排。因此儀式重要的不是它處理超自然存在的事實,而是它們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方式,使得人類社會依賴能得以表現。

4.儀式是標準化與重覆的象徵社會行為

• 在這種視野下,作者將儀式定義為一種社會關係標準化與重覆的象徵行為。

• 因此,要分辨出宗教與世俗儀式令人頭痛,但要以此種區分來協助理解政治生活的儀式,反而是一種妨礙,因此作者擬採用更普遍的定義。

六、儀式的特徵Characteristics of Ritual (p.9-12)

1.儀式的特徵

• 儀式行動有其形式上的特徵:高度結構化、標準化程序以及固著於地、時,好像它們天生就具有特定象徵意義。

• 儀式行動是重覆的,因此經常是多餘的,但正是這些因素是作為疏通情緒、指引認知活動、以及組織社會群體非常重要的手段。

2.儀式是透過象徵網絡交織的行動

• 作者將儀式定義透過象徵網絡交織的行動。標準化、重覆行動若欠缺這樣的象徵化,就只是習慣或習俗而非儀式。象徵化讓行動更具意義。透過儀式,我們能獲得、強化甚至是改變關於宇宙的信仰。

• 如同卡西爾所說的:「若無儀式慶典,自然則未揭露任何事物。」因此儀式不只是賦與宇宙意義,它甚至成為宇宙的一部份。

• 如同某位觀察者所說,通過儀式化的行動,內在成為外在,而主體的世界景象成為社會現實。

3.儀式連結過去與未來,製造連續感

• 儀式將過去連結至當下,而將當下連結到未來。幫助我們處理兩個人類的問題:提供一種延續感來建立對自我感的信心─如同20年前一般,今天我是同一個人,就如同10年後的我一樣─並給我們信心,我們今天所居住的世界和我們之前所住的世界,甚至是未來所面對的世界是同一個世界。

• Myerhoff寫道:「儀式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消除了歷史與時間。」

4.儀式的固定性與永恆性

• 人們所面對的持續的問題就是要處理在這世界上令人沮喪的不確定感。人們透過他們所能安排的單一已知的現實來回應,因此他們便能知道什麼行為是適合的、因此他們就能知道他們在這世界上的位置。

• 儀式的固定性與永恆性乃是這種在馴服時間與定義現實的嘗試中令人安心之處。

5.儀式的創造就像是神話的生成

• 但即便儀式有心理學和生理上的基礎,要理解它在政治上重要性,乃依賴於認知禮儀連結個人與社會的服務方式。透過儀式,個人主體經驗與其所形塑的社會力量互動。

• 通常人們在儀式中並未創造。甚至是當個體發明了新儀式之處,他們也大多是從已事先存在的象徵庫存中截取所需,而儀式的建立不是因為創造者心理過程,而是因為來自於這些參與新儀式的人們所處的社會情況。

6.儀式的力量

• 儀式的力量有兩處:

• 社會鑄模Social matrix

• 心理學上的定位 psychological underpinning

• 當然這兩個面向密不可分地連繫在一起。參與儀式涉及到心理學上的刺激,情緒上的喚醒。

• 這些心理學上的屬性也是儀式的另一種明顯的特徵:即它經常戲劇化的特徵。

7.儀式定位角色

• 儀式提供一種手段,人們參與儀式以見到他們自己在其中扮演了某種角色。這種戲劇化的特質而且不只是定義角色,然而,它也引起某種情緒反應。

• 就像是劇院中透過不同的光線、顏色、姿勢、動作與聲音的刺激來操作,這些或其它因素也給了儀式一種匯集具強烈作用的情緒手段。

• 儀式戲劇也可廣泛地在政治中找到。在美國如同其它地方一樣,選舉活動是一例。

8.象徵的三種屬性

• 象徵提供了儀式的內容。因此,這些象徵的本質以及它們的使用方式告訴我們,儀式的本質與其影響的多寡。象徵中有三種屬性非常重要:

• 意義的濃縮condensation

• 複雜的多義性multivocality

• 曖昧性ambiguouss

a.意義的濃縮condensation

• 意義的濃縮指的是個別象徵去再現並統一一種意義的豐富多樣性的方式。

• 這象徵不管是文字的還是圖像的,比方說聖經或是旗幟,將分歧的觀念具體化與匯集在一起。

• 在潛意識的層面也是更有效力的層面上,這些不同的觀念不只是被同時引出,而且也彼此互相交流,使得它們在個體的心智中變得互相連繫。

b.複雜的多義性multivocality

• 意即不同意義的多樣性被附著在同一個象徵之中。當濃縮意味的是不同意義的互動以及它們的綜合成為對個人來說是一個新的意義,而多義性則暗示另一種面向,即同一種象徵可能被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

• 此一特徵對於欠缺共識時要使用儀式來建立政治團結時特別重要。

c.曖昧性ambiguous

• 在前面兩種屬性中,因此象徵主義也就將常是曖昧的:象徵沒有一種精確的意義。

• 象徵的複雜性與不確性性正是其力量的泉源。

• 作者已特別強調一個事實,即儀式有著標準化的形式,而且它透過社會出現在個人身上,而非從個人心理學上的活動引出。但這並非意味著儀式天生就是一種保守的力量。

• 儀式在形式上還是會改變,在其象徵意義上以及社會效應上;新儀式出現而舊的儀式消失。這些改變是透過個別的創造活動出現。

• 簡言之,人們不只是儀式的奴隸,他們也是其型塑者與創造者。這是因為人們所創造或改變儀式,在政治活動中是如此強而有力的工具。

9.儀式的保守傾向

• 即便是儀式有其創造性的潛力,它仍有一種保守的傾向。相較於其它的文化面向,它的改變更慢。

• 矛盾的是,正是儀式形式的保守主義,而使得儀式在政治的改變上有一種龐大的力量。

七、儀式在政治上的重要性The Political Importance of Ritual (p.12-14)

1.儀式的次要角色

• 根據西方主流意識型態,儀式在政治生命中僅占有次要角色。

• 嚴肅的政治分析,導致我們相信,為了將批判的眼光指向儀式,因此將很難浪費時間分心在政治基本事實(利益團體、經濟力與權力關係)以外的情況。

• 但是政治人的形象,作為一種理性的行動者,非常仔細地權衡他(或她)的客觀環境,行動過程的決定是基於一種自身利益工具化計算、並遠離著文化與讓我們之所以為人的考量。

• 雖然我們深植於物理世界並被其物質力量影響,但我們是透過我們的象徵機制去感知並評估它們。我們藉由象徵溝通,其中最重要的象徵認識方式就是透過儀式。

• Mary Douglas說:「社會儀式創造出一種現實,若無社會儀式則現實空無一物‧…若無象徵行動則不可能有社會關係。」

2.象徵網絡從小灌輸

• 每個社會都有其自身的神話,詳述著起源與神聖化它的規範。有些是圍繞著偉人,其它則圍繞著重要事件,而不論是否有歷史基礎,皆由象徵建構意義的網絡所定義。

• 在美國,孩童成長過程就學習清教徒、印第安、奴隸、大農場、大熔爐、華盛頓、林肯…等人。的確,他們的社會概念是基於這些象徵而理解。他們同時學習行為舉止的價值規範,以及成就的準則。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象徵提供了一種理解抽象政治整體的方法。

• 儀式的實施是一種宣傳政治神話的主要手段。儀式紀念核心中的象徵,是神話組織的一部份,並協助構成了一種對政治界的認識,以及大眾對於政治界中不同政治行動者的態度。

• 一旦已建構,這種對政治秩序的象徵理解便不易改變。我們又再一次見到,將人類看成是理性行動者之論點與強調以物質作為更複雜的象徵交流的觀點之間存在衝突。在前者的觀點中,改變一個人的政治觀念涉及的是與邏輯推論以及事實編組有關。但對於不認同這種透過理性討論而改變的信念也已存在很久。

3.儒家對禮儀的體認

• 儒哲已理解到要有效率的政府,禮制必不可少。他們體會到,人類行為不只是有意識地權衡下選擇的產物,而是透過他們所參與的儀式中而得以成形。

• 其中一位哲人表示,統治者應該避免下命令,因為命令既直接又是語言的,總是有主體的意向帶向另外一端的可能性。他表示:

• 「既然禮儀並非口頭的,它們則無從對立。它們因此能用來調和意願與行動而不會引起反抗…」

• 儀式不只是對於人類定義政治現實有其認知效果,它也具有一種重要的情緒感染力。人們從參與儀式中獲得充份滿足。千年以來,統治者試著設計並運用儀式來喚起情感,來支持著他們的合法性,並遊說大眾對其政策產生熱情。

• 但同樣地,儀式對於革命團體來說也很重要,他們必需引發強而有力的情緒來鼓動大眾反抗。

• 俄國革命領導人托洛斯基已承認儀式形式在蘇維埃國家早年的必需性。

• 為了解釋儀式在政治的重要性,我在下面四章會思考政治儀式是如何作用的:儀式是如何協助政治組織;儀式如何被運用來創造政治合法性;儀式在欠缺政治共識時是如何創造政治團結;以及儀式是如何去形塑人們對於政治宇宙的理解。

• 因此,作者將檢視政治競爭對手如何透過儀式來爭取權力,儀式如何同時運用在鏟除與煽動政治衝突,以及儀式如何服務於革命與革命政權。

• 最後,作者將於此書追問上述問題與政治生命的本質何干?儀式在今日政治中是如何重要。